欢迎访问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网站!

千年古村“石门高”考查记

2012年4月15日,副院长李铁范教授率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、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赴千年古村落“石门高”进行田野调查。

“石门高”位居贵池、青阳、石台三县(区)交界之处,北距池城90余里,东南毗邻九华山仅15华里。村落四面环山,村西峡谷里有两块巨型怪石夹河而立,形似城门,故取村名“石门高”。始迁祖高林虎为避仕于东晋元兴二年(403)由苏州迁来隐居于此,高姓居之已逾一千六百余年,世次延至第五十九代。

石门高氏耕读传家,“文献彬彬,人才辈出”(清宣统三年《石门高氏续修族谱序》),以文化见长。当年李白曾慕名造访,与高霁晤谈“桃花坞”,此事方志有载。高霁,石门高氏第十一世,谱名“德兴……读书好礼,徵为仕,力辞之;隐于青山尖,筑庄春台岩”(清光绪宣统三年《高氏宗谱》卷二《世系》),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的隐逸性格文化。这一隐逸文化也可从高氏宗祠得以佐证。高氏宗祠原名“归隐堂”,是石门高氏第四十二世高舆清于明景泰六年(1455)在四川简县知县任上辞职归隐所建之屋宇,规制宏大,1540年改为宗祠。今“桃花坞”、春台岩的遗迹尚存,宗祠保存较好,“归隐堂”三字赫然醒目,唯祠堂房梁上精美木雕在文革中受惨。

历史上,“石门高”村落曾遭受三次大的劫难。一是宋末,族人“三遭恶疫,人多散佚……各潜于(邑)外就彼而居”;一是元末,“悉遭红巾之燹”(明弘治六年《石门高氏重修族谱序》);一是“咸同间,粤匪窃据……石门繁盛顿变荒凉”(清宣统三年《石门高氏续修族谱序》)。族人或徙于邑外、或殁于兵燹,使得世居祖地石门的族众繁衍不盛。故而,虽是千年古村,今存人口也仅七百余。

“石门高”村落民居团簇,街巷幽深。巷弄青条石铺路,路侧水圳绕经各户,也具有徽州宏村水圳之功效。村中古银杏树曾遭雷电,树腔烧空,依然存活,被村人视为神树立庙奉祀,反映出村民的自然神教信仰。村南山坡上的祖墓形制独特,墓顶八卦造型,在汉族墓葬中似少见,其文化内涵待研究。

世易时移,今高氏族人多外出打工,村落经济仍较贫乏。但高氏族人对先人遗留下的文化遗产颇为重视,村落、祠堂、祖茔等保存相对较好,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墟落文化游价值。

(责任编辑: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)